Home MFC 球场指引(Guide to pitch)

上海白洋淀专业足球场 - 第二章 足球运动

E-mail 打印 PDF
文章索引
上海白洋淀专业足球场
杨浦区志--第三十五篇(体育)
第一章 场馆
第二章 足球运动
第三章 游泳田径
第四章 群众体育
第五章 训练
全部页面

第二章 足球运动
第一节 沿革
区足球运动,始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浸会大学组建足球队。以后有建于民国5年(191年)的聂中丞华重公学足球队。民国10年后,日商公大、裕丰、大康等纱厂均辟有足球场,供外籍职员踢球。不少职工则在空地上踢球,小孩在马路上踢石子。民国18年后,兴起踢小橡皮球运动。杨树浦水厂辟小足球场,颐中烟厂组建小球队,沪东区成立小球运动协会一分会。民国25年8月,在江湾上海市体育场举行小球总锦标决赛。
抗战胜利后,足球运动在工厂中兴起。民国35年初,中纺十二厂组建足球队6支,新辟足球场1个,以“康工”为厂代表队对外比赛。同年,中纺十七厂将职工自发的中裕队收归厂属,改称龙头队,藉以宣传该厂产品龙头细布。中纺十九厂组建飞鱼队,宣传产品商标。民国35~36年,一些大厂组织一批足球队,著名的有颐中队、上水队、中皂队、中机队、英联队。在父兄影响下,以中纺十七厂职工子弟小学为主的小学生,自发组织“小龙头”小足球队,外出比赛。其时,区境足球赛事频繁:有沪东纺织业举办的“劳动杯 ”、“纺织杯”,大厂举办的“中皂杯”、“颐中林”、“上水杯”、“上鱼杯”,社会人士举办的“杨浦杯”、“临青杯”、“扬子杯”等。龙头队、颐中队屡获桂冠,小龙头队称雄小球。
建国后,区境足球运动有了新发展。工厂、企业、学校纷纷组织足球队,并新建了一批小型足球场。1950。~1953年,各社会团体、大型工厂,以劳军、捐献、节庆等名义组织赛事。1953年沪东体育场建成,成为沪东足球培训、比赛的中心,并设业余青少年体校足球班。50年代初,全区爱好足球者约12万人,足球队800多支。1950年中机厂20名足球队员被吸收到市五金工会足球队后,工厂、学校、业余少体校足球班不断有优秀足球队员被选进国家队、国家青年队、八一队、全国纺织队、全国冶金队。1951年杨浦区有3人入选国家队。1953年市有5人入选国家青年队,杨浦区占 4人。至1960年,市有21人入选国家队,杨浦区占7人。1956年全国足球锦标赛,市队首获冠军,主力队员中杨浦区占7人。翌年,《北京日报》、《北京晚报》第一次评选10名全国优秀运动员,杨浦区张宏根名列榜首。1958年参加世界足球锦标赛预选赛的中国队,由16名运动员组成,杨浦区占3人。 1962年《体育报》评选全国优秀足球队员22人,其中上海市11人,杨浦区占4人。同年,《北京晚报》评选全国最佳足球射手10人,其中上海市4人,全部为杨浦区。五六十年代,杨浦区被誉为“上海足球的摇篮”。
“文化大革命”期间,足球运动停滞不前。1972年杨浦体育场恢复足球比赛。1976年,区体委受市体委委托,主办上海市足球联赛。1977年又承办市足球赛5次。
80 年代,足球运动社会化,1981年成立区足球协会,试行团体会员制。同年,香港德隆股份有限公司等5单位联合举办“雏鹰杯”足球赛,每年一届,共办7届。 1984年亚明灯泡厂等8个单位,联合举办“杨浦杯”足球赛。同年,上钢二厂举办“银星杯”足球赛,连办4届。1985年上海自行车厂赞助举办“永久杯” 足球邀请赛,有上海队、天津队和大连队参加。同年6月30日,《文汇报》著文论述本区100万人口有两万多人经常踢球,平均50人中有1人,是全国足球人口最多的地区之一,全区大小足球场占全市足球场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该文呼吁:把杨浦区建成“足球之乡”。此后,全区开展创建“足球之乡”活动,形成幼儿、小学、中学训练一条龙。建立足球俱乐部,厂校挂钩,工厂对小学在物质上支持,技术上指导,足球运动扎实开展。
第二节 工厂足球
上海解放后,足球运动迅速发展,大小工厂多组织了足球队,多的几十支,少的两三支,仅有50多名职工的沪东橡胶机修厂,也有两支足球队。据1953~1954年度部分工厂调查:上棉十九厂有球队30支,队员524人;上棉十七厂有球队7支,队员165人;上钢二厂有球队8支,队员140人;新沪钢铁厂有球队3 支,队员50人;中国肥皂厂有球队3支,队员36人;上海柴油机厂有球队13支,队员136人;机器修配工场有球队1支,队员20人;上海机床厂有球队2 支,队员30人。以上各厂均拥有自己的足球场地。上海冶炼厂、上海化工厂、中华造船厂各有球队1支,队员分别为26人、20人、50人。
50~60年代,一批工厂以其球队多、球员多、出人才以及在市重大比赛中常名列前茅,而被誉为“足球工厂”。“足球工厂”皆有悠久的踢球历史,有功于本区足球运动的开展。被誉为“足球工厂”的有:上海第十二、十七、十九棉纺织厂,中国纺织机械厂,杨树浦水厂和上钢二厂等。
50年代,区境每年举办大规模的足球联赛。凡逢工人重大比赛,大厂全厂调班,乘厂车前往助兴。1950年,沪东工人俱乐部举办第一届小型足球赛,有151队参加。
上棉十七厂于 1947年组织“龙头队”,翌年被评为上海市甲级队,多次获沪东足球联赛冠军。建国后,该厂首先成立体协,足球列为重点项目。厂内13个车间,共30多个球队。每逢下班、厂休、节假日自发地在球场举行淘汰赛。如逢龙头队参加大型比赛,全厂调上早班,争相观赛。至60年代初,龙头队队员进入国家队7人、上海队9人,入全国公安队、沈阳部队队、南京部队队各1人。1962年代表杨浦区参加全国分区赛获第一名,晋升为全国甲级队。
50年代全国著名球星张宏根,为该厂职工子弟,12岁时和小伙伴组织“小龙头”足球队,风靡一时。1956年被选入国家青年队,翌年随队去匈牙利学习,后成为国家队主力队员。在中国首次参加的世界杯外围赛—一中国对印尼比赛中,为中国队攻入第一球。他是第一个被国外(1958年越南)绘入邮票图案中的中国运动员。1959年,以张宏根为主力的中国足球队,战胜来访的世界亚军瑞典尤哥登队,逼和苏联队。
上海十二厂,建国后在原6支足球队的基础上,一些车间部门组织10多个足球队。1950年厂工会举办全厂首届“勤奋杯”足球联赛,“事务队”获冠军。1956年厂队跃居区甲级队,获区青年队冠军。1957年、1958年和 1960年三次获区“三好杯”冠军。1958年获区足球联赛冠军。1960年获市基层足球联赛冠军。厂长倪家驹是足球等级运动员,区足球名将。
中国纺织机械厂,1950年有20人入选市五金工会足球队。1952年,厂内举办小型足球联赛,有19队、200名队员参加。1954年开展厂足球联赛,9 个车间11个队参加。1955年组建厂青年足球队,获沪东联赛分组冠军。1958年全厂组织有300个队参加的小型足球大联赛,厂党委副书记、车间支部书记都是足球队员。厂足球队曾以3:O、12:0分别战胜江西省队和苏州市队。60年代该厂有一级足球运动员5人。
“文化大革命”初,工厂足球队全部解散。1972年后逐步恢复。1975年普查422家工厂,有足球队164支,运动员2703人。1977年上棉十七厂获市足球甲组联赛亚军,翌年获冠军。1981年起,全市规模最大的职工“陈毅杯”足球联赛开始,一年一届。第一届甲组冠军中机厂队、亚军杨房队,第二届亚军杨房队,第三届冠军杨房队、季军上棉十七厂队,第四届自行车三厂队、杨房队、中机厂队分别夺得二、四、六名。首届“陈毅杯”赛,全市共837个队参赛,其中杨浦区190个队。1982 年区足协组织“陈毅杯”区预选赛,共比赛1470场,预赛期间,平均每周37场。1990年,中机厂有足球一队20人、二队16人,还有部门足球队17 支。
第三节 学校足球
杨浦区首先开展足球运动的是沪江大学,校内体育场地设备齐全,足球负有盛名。在华东各大学体育联合会举办的足球赛中,民国10~11年(1921~1922年)与圣约翰队、南洋队并列第一,民国14年获冠军。民国18~19年第六届中华足球联赛,获中字组(甲队)冠军。沪江大学足球队有名将李宁、门将陆钟恩,参加 1929~1930年第二十二届、1930~1931年第二十三届“国际杯”足球赛,先后击败英格兰、苏格兰、德国、葡萄牙等强队,夺得冠军。参加 1932~1933年西联会第二十六届甲组联赛,大破号称无敌的“西捕队”及英舰“林肯队”,夺得冠军。开展足球运动的学校,还有创办于民国5年的聂中丞华童公学、民国11年迁入区境的复旦大学和民国22年创办的斯高工艺院(现建设中学)等。抗日战争胜利后,一些工厂职工子弟小学学生自发组织小足球队,最有名的是“小龙头队”。
建国后,学校纷纷组织足球队。工厂职工子弟小学一批小足球队员进入中学后,提高了中学足球水平。1952年1月6日市中学小型足球联赛,建设中学队获冠军。1953年起,每年举行沪东中小学生足球联赛,并举办业余足球班,培养学校足球后备人才。1954年统计:控江中学有足球队36支,建设中学19支,平凉一小有少年足球队24支。中机厂、上棉十七厂职工子弟小学均有足球队。19 60年3月7日建立区青少年业余体校,投足球班。1964年,市体委确定杨浦区2所中学、3所小学为市足球活动重点学校。1965年全国少年足球赛,56 中学队获银牌。1972年杨浦体育场举办足球比赛,中小学共赛174场,少年足球交流比赛18场。1973年成立区足球学校。1976年区足校以2:O胜日本横滨高中足球队名O年代,学校足球有新的发展。 1982年区足球学校迁入白洋淀大型足球场。同年,足球学校队获市达标总分第一,并多次获市少年“三好杯”、“团结杯”足球大奖赛冠军。1983年区足校制定“杨浦区小学足球教学大纲”,发展 14所足球重点小学,聘请 18位足球老将任业余教练,按大纲教学。区足球学校自编足球舞,培训幼体师资,在全区110所幼儿园推广,形成幼儿、小学、中学训练一条龙。鞍山中学为市重点足球传统学校,1982年、1983年两次获市先进集体。1984~1986年,《青年报》、《新民晚报》和教育出版社体育丛书刊载鞍山中学足球工作经验及论著。1984年,国家体委命名平凉路第四小学为全国体育传统项目(足球)先进集体。1987年,鞍山中学、平四小学被命名为全国先进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978~1990年,子四小学在各项小足球比赛中获41次冠军、19次亚军,14次代表上海市小学参加全国小足球比赛。1989年以平四小学为主组队,代表上海赴日本参加国际少年足球赛,获第三名。该校先后接待联邦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家的名教练和足球队访问。1987年开始,五角场农业银行、上海焊割工具厂,帮助五角场小学成立足球“银鹰俱乐部”、“银鹰队”、“焊割队”。平四小学成立“可蒙俱乐部”、“双钱少儿足球俱乐部”。挺尔美服装厂资助水丰路小学成立“挺尔美俱乐部”。1988年1月,本区足协请德国鲁尔大学足球部主任朗格专家来华、25日向各区足协及有关单位作报告,26日下午到平四小学现场指导并组织座谈。1988年6月,上海足协、《新民晚报》等单位召开大会,表彰上海市赞助少儿足球运动的企事业单位,杨浦区有11个单位受表彰。
第四节 区足球队
1954 年区属第一支足球队建立,名沪东“足干队”,由70人组成,1956年解散。部分队员入国家队、上海队、上海工人队,大部分队员回工厂成为足球骨干。 1960年杨浦区与普陀区组织混合队,参加全国乙级联赛,先后战胜福建、安庆、南京及国家青年队,获杭州赛区亚军。1961年,区队在全国足球分区赛中,以2:0胜上海工人队,晋升为全国甲级队。1962年,上棉十七厂组队,代表区队参加市足球分组锦标赛,获区队组第一名、全市冠军。1963年再获全市冠军。1964年参加市足球联赛,获甲组第一名。1976年重新组建区足球队,曾与上海队比赛6场,三胜三平。
一、杨浦区青年队
1953年成立。1954年有8名队员入选国家青年队和华东体训班。1956年全国青年足球锦标赛,上海队获冠军,其中杨浦区队员有7名。1957年成立杨浦青年足球队,1962年、1963年参加市总工会举办的“青工杯”足球联赛,连获全市冠军。1981年市体委决定:杨浦区成立一支二线队伍。翌年,以杨浦足校为主,吸收普陀、虹口、南市、静安个别队员,组成杨浦区青年队。区体委副主任张成容主管,领队张进弟,总教练卢伟森。以白洋淀足球场为训练基地,按专业要求每天训练4小时。同年,青年队参加全国青年足球赛,以7胜1平1负获第二名,代表上海与香港东升队比赛,以2:0获胜。1984年参加全国足球乙级联赛,在九江赛区先后胜河北队、浙江队、江苏队和福建队。在沪西体育场与全运会冠军山东队0:0踢平。同年,市体委决定撤销杨浦青年队,15名队员中8名入上海二队,其余队员分别入企业足球队。
二、杨浦区少年队
1958年成立。1965年参加全国少年足球锦标赛,获银牌。助年代,平四小学足球队代表市参加全国小足球赛及国际少年足球赛。
三、老年足球队
1981年组建。参加市“长城杯”老年足球比赛,区“冬松”队获冠军。1986年市首届老年人运动会,区老年足球队获甲组(60岁组)第一名、乙组(50岁组)第二名。
四、女子足球队
1981年组建,为建国后上海市最早的女子足球队。获第一届“雏鹰杯”女子组第一名。1983年,以区队为主力的市女子足球队赴西安参加全国女子足球赛。区队输送7名队员至市女子足球队。
五、聋哑人足球队
1986年组建。1986年、1987年参加市聋哑人足球赛,均获冠军。1988年,参加全国聋哑人足球赛,获第三名。
六、50~60年代,杨浦区在国家队、上海队的足球运动员名单
国家队:张宏根陈家根王锡文王德发张水浩李传演袁道伦陈山虎徐福生庄文权高秀清陈志华谢鸿钧张正友赵光华王步富唐文喜
上海队(包括工人队):丁文宝马文龙徐同华胡南海周菊乎殷庆炳武宝奎夏金坤陈惠敏陈世龙能余滨夏长发王兆龙俞琳喜景金华曹宪秋赵坛辉陈龙泉孙永忠韩同寿王炎平乐善发周明德邱才有孙绍阶朱益坤王增甫李承先王耀明庄心佳姚庆升唐文厚张德英陈正华陆全康陆耘芳张金根王岳林戴顺福姜均根七、70~80年代,杨浦区在国家队、上海队的足球运动员名单
国家队:顾兆年 奚志康 王钢 唐全顺 鞠李瑾 范志毅 程炳照
上海队(包括二队):李龙海 黄韧 王岩 张建定 李国良 姚力 王国民 李寅 包敦敏 曹亚军 胡永康 陆殿明 孔宪曾 高俊潮 焦新华 柴伟 陈剑雄 贾春华



最后更新 ( 2010-04-26 13:44 )  

足球知识

文章: 七人制战术一
Url: click here.
Name: JA Sanidine
Url: click here.
Name: JA Rutile
Url: click here.